干部选拔当效“五法”

       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改革创新、党内建设都离不开人才,但选人难也是困扰人们至今的难题,古人就曾发出:“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这样的感慨。选人虽难,就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么?其实不然,近来阅读春秋战国时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李悝的“识人五法”,颇有耳目一新之感,值得我们借鉴:
  视其居而所亲。交际圈的状况一定程度也是反映其思想境界高低的“标尺”,与贤者亲,可用:“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同样的一个人身上有着怎样的品质,也决定了他期望融入怎样的环境。与小人近,则要当心:“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近些年一些地方奉行“码头文化”、“圈子文化”,拉帮派、结同伙,这些不良的圈子文化不仅给干部的成长和人才的选用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更是影响政治生态的“毒瘤”,所以说,要想肃清干部选用的风气,就要选用那些风清气正的好干部,形成干部选拔的良性循环。
  视其富而所与。“所与”表现的是一个人的情感取向,看他心系何处 ,干部的能力决定他的发展速度,而干部的心之所向决定他的广度和深度,有些干部位高权重却自私自利,为一己之私损害大众权益,有些干部身在基层却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大众谋福利。百姓的心中有一面镜子,能照出干部的清正与污浊,只有选出真正一心为民的好官,百姓才会支持他、拥护他、爱戴他。
  视其达则所举。领导干部的人才选用观,决定他怎样选用人和选用怎样的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领导者的德行和修养,任人唯亲的领导干部以自己感情好坏、关系亲疏为标准,搞小圈子,培植自己的势力,选拔人才要为己所用,建立自己的利益网,最终落得惨淡收场。任人唯贤的领导干部,注重的是人才的贤德,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更好地使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谋更多的福利。用一贤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贤者任贤,人才兴旺事业发展。
  视其贫而所不取。在落马官员的警示录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些官员把贪污受贿的原因归结于家庭贫困等外部原因,为自己的利益熏心找一块遮羞布。“公生明,廉生威。”清正廉洁是中国传统从政美德,更是从政之要、为官之本,老百姓也把它作为评判官员德行的重要标准。真正的清正廉洁是:“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廉洁从政不仅是立身之本,也是成事之基。只有那些坚持人民至上观点,真正将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为人民谋利益、做实事,服务于民、造福于民的干部才是国之栋梁、民之希望。

 视其窘而所不为。古人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领导干部手握权力更要有处事的原则和底线,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畏则不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一个人,心里没有敬畏,就会肆意而为,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堕落的深渊中越坠越深,最终毁灭自己。只有选用那些重规矩、讲原则的党员干部,才能拥有立于潮头不惧风浪的底气,干部行得远,国家的巨轮才能劈浪前行。


 作者:吉林省抚松县委组织部 衣洋洋

友情链接:

 

服务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