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建设 打造廊坊现代农业产业新格局


  近年来,我市积极坚持把发展一村一品与调整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准确把握新常态下一村一品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更新发展理念,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推动“一村一品”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加快构建廊坊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一、基本情况

  从2007年第一次填报农业部一村一品统计系统至今,廊坊一村一品的发展更稳进,更符合城郊都市型发展农业的定位。到2016年底,全市建成主导产业突出、特色明显、经济效益好的“一乡一业”专业乡镇9个,专业村184个,经济总收入89.3亿元。其中6个村获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分别是:大城县大尚屯镇小阜村、安次区落垡镇邢官营村、固安县牛驼镇前庞务村、霸州市南孟镇西粉营村、固安县温泉园区南王起营村、香河县刘宋镇庆功台村。2016年,全市184个“一村一品”专业村中,农产品种植专业村89个,占总数的48.3%;养殖专业村27个,占14.7%;农产品加工运销专业村39个,占21.2%;休闲旅游专业村29个,占15.8%。104个村与农业企业或专业市场实现了对接;57个村建立了自己的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全市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专业村43个;获得商标注册的专业村50个,其中省级以上知名品牌称号的11个,12个专业村开展了电子商务营销。

  二、主要做法

  一是以特色求发展,拓展农业新功能。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特色发展,充分发挥优势产业,紧跟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一村一品品质;坚持链条延伸,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价值链;拓展农业多功能,充分发掘农业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功能,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特色“一村一品”。二是以龙头作引领,驱动全局发展。一方面,支持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种养能手、农村经纪人创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按照确定的“培育、规范、提高”的总体要求,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规范运营;另一方面,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坚持一手抓产业基地建设,一手抓龙头企业培育,形成了“一村一品”产前、产中、产后有机结合的连接机制。目前,全市184个“一村一品”均与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实现了有效对接。三是以科技为支撑,增强发展后劲。抓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支持“一村一品”,发展“三品一标”认证和省级以上名牌认定。目前全市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专业村36个,绿色有机认证专业村18个。同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加强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合格率达到100%。抓现代技术应用,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强化“一村一品”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和更新,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同时,积极探索“电商平台+农户+合作社”的一村一品发展新模式。目前,全市12个专业村开展了电子商务营销。抓品牌农业,全市“一村一品”专业村184个,获得商标注册的专业村50个,其中省级以上知名品牌称号的11个。

  三、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发展一村一品在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方面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推进力度不大,发展成效不显著,农民主体作用没有有效发挥,制约了一村一品快速健康发展。二是主导产业发展不均衡。受地方经济环境影响,我市“一村一品”专业村镇中,具有乳品、肉类、粮油、蔬菜、林果等主导产业的村镇,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肉类产业主体在北部三县(市),蔬菜产业集中在中部,南部的产业分布则相对不足。从发展水平上讲,地域差距较大,需要进行产业整合。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力度不够。全市“一村一品”建设主要依靠专业农户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但还存在着龙头企业与当地村街、农户联结不紧密、推动“一村一品”建设的力度还不够、带动能力不足等问题。四是品牌建设亟待加强。现有专业村大多沿用传统生产技术,对产品质量提高和品牌培育重视不够,缺乏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生产的农产品档次不高,无公害农产品、特别是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还不多,农产品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均不强。注册的“一村一品”的农产品品牌多数还限于小范围使用,品牌市场知名度和带动力还处于培育和发展阶段,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还不多。如全市184个示范村中,只有50个村进行了商标注册,其余示范村农产品均没有牌子,市场占有率低。

  四、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领导。解决应该抓、必须抓、务实抓“一村一品”问题。要进一步深化“一村一品”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形成从上到下,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抓“一村一品”的思想认识。建立健全“一村一品”组织保障体系,加强对“一村一品”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强组织引导,在指导“一村一品”发展时,必须按照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去选准主导产业,搞好产业布局,防止盲目性、趋同性。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法则指导和推动“一村一品”的发展。二是强化宣传。加强宣传工作力度,使“一村一品”深入人心,让群众了解“一村一品”、积极主动实施“一村一品”,着力营造“一村一品”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对已经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要进一步培育壮大。通过资金、项目、技术集中投入和帮扶指导,加快培植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有竞争力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定期召开“一村一品”建设现场交流会,通过总结交流,从中发现好的典型,推广好的做法,从而达到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目的,并对发展“一村一品”中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例、好的经验,进行大力宣传。三是强化扶持。建立农民为主、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一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争取市财政投入资金,设立“一村一品”发展基金,支持“一村一品”的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建设。特别是解决好专业村(乡镇)在村公路、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二是增加金融支持力度。争取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金融机构,对“一村一品”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加投放额度,适度降低门槛。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一村一品”的发展,为一村一品发展提供政策性支持体系。对于在“一村一品”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乡村干部、农民,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要大力扶植,在项目引进、科研开发、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四是强化技术支撑。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提高“一村一品”的发展质量和比较效益,加大农业重大关键技术的科研与攻关,为“一村一品”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加大基层技术人才培训力度,把村街干部和农民培训成技术能手,满足农民群众发展一村一品的技术服务需求,提高农民实施一村一品的能力和水平。以节地、节水、节肥、节种、节能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引导“一村一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路子,逐步构建高效、生态、可持续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


作者单位: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


友情链接:

 

服务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