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宣讲员要学会做老百姓的特殊“翻译官”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全国各地选调精干力量组建宣讲团,宣传讲解党的十九大精神,力求把党的声音传进千家万户。但是,农村基层老百姓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怎么讲才能让他们听得懂、记得住。这就要求,基层宣讲员要学会做老百姓的“翻译官”,学会破解理论宣讲“深入难、接受难、持续难”的现实难题,真正让百姓坐得住、乐意听、记得牢。
  讲老百姓的话,让老百姓坐得住。把“普通话”变成“地方话”,让人民群众听得懂,既体现了宣讲人的诚意,又体现出对老百姓的尊重,就好比,来什么客,上什么样的菜,才能更受客人喜欢。同样的道理,与百姓打交道,只有说百姓话,才能拉近与百姓的距离,如果宣讲员在会上口若悬河,官话套话,滔滔不绝,台下的听众虽然也“正襟危坐”,却什么也记不住,不仅没有达到宣讲效果,反而让人觉得是在走形式。所以,基层宣讲员要把言简意深的“书面语”变为易于理解的“方言”,让群众情愿坐下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宣讲内容。
  讲老百姓最关心的事,让老百姓乐意听。老百姓文化不高,“高大上”的东西并一定能吸引他们的关注,但讲他们身边的事,他们一定乐意听。所以,基层宣讲员要聚村头、进地头、坐炕头,把自己真正融入到群众之中,做群众的一员,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思考十九大精神落到群众身边要怎么做。比如,老百姓最关心的“三农”问题,落到村一级就是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大白话讲就是要把乡村整漂亮、整巴适,让大家住起来舒心,让大家的钱包都鼓起来。唯有站在百姓角度去解读十九大精神,才能把精神宣传到百姓的心中。
  讲大政策中的小日子,让老百姓记得住。宣讲是务实的,要抛去照本宣科,丢掉大话套话,结合基层的实际,把大政策和小日子结合起来讲,群众才记得住。农村的老百姓从思想上认为,手中有土地,才有生活的底气,小日子才过得下去,宣讲员就要讲清楚十九大对土地政策的正面回应,给老百姓吃下“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颗“定心丸”。老百姓的小日子里不懂什么叫大政策,只知道身边实实在在的家长里短。所以,宣讲十九大精神,要发掘接地气、沾泥土、带露珠的宣讲方式,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真学真懂,从而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内生动力。
  十九大报告内容丰富、十九大精神内涵深厚,基层宣讲员不仅自己要读懂读透,还要精准把握精神实质、精髓要义。要从学理上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得深入浅出、有血有肉,还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传达清楚,让老百姓也听得明白、记得住、并知道怎么做,才达到宣讲的目的,才算真正让党在十九大精神在祖国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重庆市石柱县委组织部 谭华英

友情链接:

 

服务入口